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情,在华为工作12年的老大哥,辞职后进小公司的遭遇!
真的不建议大公司出来的人去制度不健全的小公司。旧,我是上班抽时间出来的!
老大哥本人!
先说说他的情况吧,他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,和余承东余总是一个学校的,也认识余承东。2009年到2021年在深圳华为担任质量部XX专家,2009年入职是16级,2021年离职时是19级,那时候年薪200万左右,至今保留了华为60万股份,女儿是现在清华大学上学,家庭条件非常好!
华为职级对应工资
他从华为离职后并没有选择马上找工作,休息了3年。2024年底他刷新了简历,就有几家公司给他打电话邀请面试,最终选择了一个人700人的公司做品质经理,工资当然没有在华为高,他主要是闲着无聊,找个工作消磨时间而已。
公司招他做品质经理,对他的期望是降低售后、来料和制成过程中的不良率,提升直通率,把品质部的体系建立起来。
深圳机场
在听了他讲述这7个月的工作经历,我大概知道他离职的原因了。他比我经验丰富,我当然不能给什么建议,只能说你的选择是对的,离职后按照华为的分红也没必要上班了,可以全国旅游了。
这不是你的失败,在一个不匹配的环境里感到不适,恰恰证明你内心仍有对专业和秩序的坚持。7个月的时间足够你认清环境,及时止损是明智之举,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是士壤不适合。
在这里我结合我在华为工作的经验,总结一下华为与小公司的存在哪些差异,导致这位大哥离职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5点:
1、做事方法差异:
华为:你习惯了高度标准化、流程化的运作模式。决策有依据,执行有SOP,职责边界相对清晰。
你知道事情“应该”怎么做,找谁对接,预期结果是什么。
小公司:制度不健全意味着很多事情靠"人治“而非”法治”。决策可能依赖老板或某几个核心人物的个人意志或情绪,流程随意性大,职责划分模糊。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习惯规则的人感到无所适从,效率低下,甚至觉得“乱来”。
2、人情世故的权重过高
华为:虽然任何组织都有人际关系,但在成熟的体系里,绩效和能力通常是更核心的评估标准,人际关系更多是润滑剂。
小公司:在制度缺失时,"人”的因素会被放大。“站队”、“揣摩上意”、“私人关系优先于专业判D断”、“非正式沟通渠道比正式流程更有效”等现象可能非常普遍。这对习惯了“对事不对人”、靠专业能力和流程推动工作的大公司人来说,是巨大的消耗和闲扰,
3.资源与支持的落差:
华为:拥有强大的平台支持(IT系统、行政、法务、HRBP、知识库、培训资源等)。你背后有庞大的体系支撑你专注于核心工作。
小公司:资源极其有限,你可能需要“身兼数职”,处理大量基础性、事务性工作,甚至要自己动手解决本应由支持部门处理的问题。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知识沉淀,学习可能靠“口口相传”。
4.视野与格局的差异:
华为:参与或接触的是行业前沿、大规模、复杂项目,拥有全球视野,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格局是在)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。
小公司:可能更聚焦于生存、短期利益或本地化市场,战略方向可能不清晰或频繁变动。这可能导致你的专业经验和宏观视角在小环境中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,甚至被误解为“不接地气”。
5.工作节奏与压力性质不同:
悦来网配资-10倍杠杆配资-四川炒股配资-邯郸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