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
从开辟千年海上商路,到打造“数实融合样板”,再到探索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”新路径,如今的泉州正在迎来全新的使命。
7月24日,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。这座城市正着力构建“全国研发+泉州智造”的发展格局,加快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,推动“泉品”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加快拓展,沿着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丝路扬帆远航。
全国布局研发
福建拥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。而作为“晋江经验”思想的发源地,泉州也具备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优势,拥有纺织鞋服、石油化工、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。不过,当下的泉州,尚面临着科技创新资源偏少、高端智能装备亟须突破等发展短板。
为此,泉州本着“本地研发和异地研发”一起抓,以“平台+项目+人才”方式,引进、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、福建(泉州)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。泉州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,为探索离岸孵化招才引智新模式,引导企业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,泉州出台《促进异地研发孵化若干措施》,致力于打造“搬不走”的实体经济发展优势。
在西安交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内,西安交通大学—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、晋江(武汉)离岸创新中心等深度对接西安、武汉等地科技创新资源,已相继吸引一批优质飞地孵化项目入驻。
其中,西安交通大学—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由泉州市科技局、鲤城区人民政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共建。“该中心实行‘一中心两园区’,西安园区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基地,承接泉州企事业单位入驻并设立异地研发孵化中心;泉州园区位于鲤城高新区创投中心,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及创新孵化中心科研成果在泉州落地转化。”泉州市鲤城区科技局局长范炜琳介绍,目前,火炬电子、立信等企业已入驻该中心,就下一代固态超级电容技术、新型节能热交换设备等项目达成合作,并引进西安交通大学“低温等离子医疗器械”等科研成果在泉转化。
助推“泉品出海”
在晋江,凯嘉、中泰、蜀博等龙头企业加快从卖鞋向卖“智造+服务”转型。其中,凯嘉智能鞋机产品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拓展,并已走向70多个国家。如今,该企业的出口份额已占企业销售的50%。
当前,泉州正积极开展“智能+”“工业设计+”等布局,引导企业建设异地研发中心、智能车间、工业设计中心等,打通科技创新、技术孵化、市场需求、产品开发的关节点,将传统纺织鞋服、厨卫水暖等产业激活并升级为智能可穿戴、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。
“我们正探索从‘世界石材之都’向‘全球标准高地’转型。”南安市科技局局长赵炎红介绍,南安正在探索“技术+标准+品牌”产业创新机制,组织多家国内石材机械企业进行“赛马制”攻关。该市发布全球首个石材智能线锯切割机械标准,高端石材智能线锯装备已出口德国、意大利、沙特等国家和地区,引领全球石材加工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安溪县也正积极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。该县通过遥感卫星、云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、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年年香茶庄园展开合作,聚力打造空地一体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监测的“零碳茶园示范区”,擦亮安溪茶生态低碳的“金字招牌”,示范推动全县优质“放心茶”加快出海。
站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新起点,如今的泉州,正在依托人工智能之力,在加快全国布局研发、赋能本土制造升级的同时,积极重塑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经贸纽带,打造数字时代“新枢纽”。
悦来网配资-10倍杠杆配资-四川炒股配资-邯郸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